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图片新闻

“会发热的中药包”,穿越两千年的温暖——中医热奄包的前世今生

阅读次数:375 编辑: 中医科 周丽虹 发布时间:2025-08-04
[字体:  ]

c73059f4ca75a5fc57766143641ded22.png

   冬天里,很多人喜欢把暖宝宝贴在腰、颈、膝上,立刻就能缓解酸痛。在中医的世界里,也有一款“会治病的暖宝宝”——中药热奄包。它外表朴素,却早在《黄帝内经》时代就服务于大众,今天依旧活跃在医院、社区乃至家庭。本文用通俗的语言,带你一次读懂它的“身世”、本领和独到优势。

   历史沿革:从“熨斗”到“恒温药包”   

1.萌芽: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史记》中云:“若太子病,所谓‘尸厥’者……扁鹊乃使弟子子阳厉针砥石。乃使子豹为五分之熨……以更熨两胁下。”记载了热奄包出现的雏形,用熨法治疗尸厥,采取熨敷治疗,经络疏通血行化瘀,使患者康复。

2.发展:晋唐-宋元时期,《肘后备急方》中云:“五尸者,……理当陆根,熬,以囊贮,更番熨之,冷复易。”五尸的表现是腹痛等,用热奄包熨之,可缓解腹痛等作用,至此阐述热奄包治疗有了更具体的描述,出现了“药包”雏形。《圣济总录》将酒、醋等加入热奄包,增强药力渗透,治疗四肢厥冷。

3.成熟:明代,热奄包的种类更加丰富,出现了“葱熨”“姜熨”“盐熨”等多材质联合的复合热奄包。现代医院用微波炉、恒温箱精确控温,安全性和重复利用率大幅提高,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推广的“中医适宜技术。

  中药热奄包适用范围

中药热奄包既可以单独使用,又能与中药、针灸、推拿等中医药适宜技术结合运用,可以帮助患者更快缓解症状,提高临床疗效。适用于各种慢性、虚寒性疾病。

1.呼吸系统:风寒感冒、慢性咳嗽、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咳嗽变异性哮喘

2.消化系统:急性胃肠炎、慢性胃炎、慢性腹泻等。

3.肌肉骨骼:腰肌劳损、肩周炎、颈腰椎疾病、关节炎、退行性膝骨关节病、腰背肌筋膜炎等。

4.妇科疾病:痛经、慢性盆腔炎、产后子宫复旧,产后尿潴留、宫寒、不孕等。

5.神经系统:坐骨神经痛、肢体麻木、慢性疼痛综合征。

6.外科系统:腹胀、腹痛、肛肠疾病术后尿潴留等。

   我院中医科目前已将中药热奄包广泛应用于临床多个系统疾病的治疗当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中药热奄包禁忌症

1.皮肤破损或感染:如溃疡、创面、化脓性炎症;

2.热敏性体质或过敏反应:对中药成分或热敷敏感者;

3.急性发热或炎症期:如急性关节炎、高热症状;

4.孕妇禁用部位:腹部及腰骶部应慎用;

5.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如心力衰竭、重度高血压患者

  中药热奄包作为中医外治法的经典疗法,方便简洁、副作用小、适用于身体多个部位、患者舒适度高,在缓解寒性痛症、促进康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战国“石熨”到现代“恒温药包”,热奄包把中草药、热力与穴位三大中华医学元素浓缩进一方布袋。它像一位跨越千年的“暖男”,用最简单的方式解决最普遍的疼痛与虚寒。下次腰酸背痛时,不妨试试这块“会治病的暖宝宝”,感受古今智慧的温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