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版图,形如心脏。改革,如同心脏的起搏器,不断为安徽阔步前行提供有力支撑。
安徽从来不乏改革的勇气。今天,人口规模靠前,而人均水平则靠后的安徽,又在我国新一轮医改中勇当“先锋官”——以政府主导、回归公益为出发点,紧贴百姓脉动,破除顽疾沉疴。
记者在肥东县采访,发现原先在家“闷”着的农村病人“走”出来了。肥东县人民医院去年参加县级医院改革,今年上半年门诊激增4万人次,增长36.2%,与之相对应的是门诊费用下降了19.2%,人均减少42.60元。8月5日,撮镇镇马桥社区行政村田埠组村民陈飞鸿,静脉曲张手术后出院,医药总费用2955.99元,新农合报销1602元,他自己只掏了1300多元。而医改前手术费要4000多元,病人要自付2300多元。老陈连呼实惠:“以前得病在家扛着,如今很多人都有能力到医院瞧瞧。”
医改,被称为世界性难题,牵扯多方利益,触碰种种矛盾,安徽坚定选择“人民利益最大”,顶层设计,系统配套,全面推进,努力破除以药养医的老制度,建立公益性的新制度。制定了一条不能逾越的红线——药品必须“零差率”销售。开药没有了利润可图,一般诊疗费用固定了,乱输液、大检查成了医院的赔本买卖。医改良心方,换回的是百姓对党和政府的信赖。农民少掏一半钱,用药也安全了。(转自《人民日报》)